5月22日,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,今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為:1年期LPR為3.65%,5年期以上LPR為4.3%。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。

據悉,這是繼2022年8月以來,LPR報價利率的連續第9個月維持不變。在市場看來,央行此舉符合預期。主要在于5月15日,央行開展了12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(MLF)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。其中,對MLF采取了“加量不加價”續作方式,中標利率為2.75%,與上月持平。一般而言,MLF中標利率未變,LPR調降可能性較小。“從銀行加點看,盡管在今年3月份,央行實施了全面降準但幅度較小,近期銀行繼續降低包括通知存款、協定存款在內的多個存款品種利率,但銀行保持息差穩定的壓力仍然較大,因此銀行減少加點的動力不足?!罢新摻鹑谑紫芯繂T董希淼對《中國基金報》記者指出。董希淼表示,從貸款利率看,今年以來,銀行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,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?!案鶕胄泄嫉臄祿?,3月份,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.96%,其中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.42%,處于歷史低位,LPR下降的必要性并不高。“當前,貸款利率已脫離LPR報價較多,銀行凈息差進一步大幅收窄,暫無繼續下調的空間和動力?!泵裆y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對此持有相同看法。他進一步指出,自去年以來,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調15bp和35bp的情況下,貸款利率已經出現快速下行,甚至企業貸款利率還首次降至4%以下,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罕見下降100多個基點,也使得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至1.91%的低位水平。

“今年以來,在信貸競爭性投放、加大實體支持下,利率低于LPR的貸款占比進一步提升?!睖乇虮硎?,雖然今年一季度,貸款利率降幅雖有所放緩,但仍處于下行通道,未見拐點。同時,也需要警惕商業銀行整體的凈息差跌破警戒線的潛在風險。監管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商業銀行凈息差進一步收窄至1.74%歷史低位,較去年底繼續大幅下行17bp。同時,從上市銀行2023年一季報來看,在40家披露相關數據的銀行中,19家銀行凈息差低于1.8%的警戒線,14家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平均凈息差僅為1.86%。近期,在存款利率市場上也頻頻發生調降動作,并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。自4月以來,全國多地中小銀行存款利率進行下調,同時,這一趨勢也在國有大行,及股份制銀行中有所蔓延。在市場看來,此舉也旨在穩定銀行息差和加快儲蓄的轉化。特別是,今年以來,存款定期化現象仍嚴重,核心負債成本居高不下。數據顯示,一季度,人民幣存款增加15.39萬億元,其中居民部門新增存款接近10萬億元,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,且企業存款定期化仍然存在。溫彬看來,今年4月份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調降,主要是對去年以來主要國股銀行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“補降”,范圍也相對有限;5月15日,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調,因規模整體較小,其利率下調導致的負債成本改善尚不足以驅動LPR報價達到5bp的調整幅度。“當前,存款利率下調成效還相對有限,LPR報價維持穩定也可讓控制核心負債成本的效果得到更好發揮?!睖乇蛑赋?,后續LPR是否會有所調降,也需要綜合考慮凈息差的穩定成效。此外,對于后期LPR報價利率走勢展望。董希淼表示,未來,銀行仍將繼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,但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不大?!跋乱徊?,應高度關注有效融資需求不足等問題,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、連續性、靈活性,繼續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,進一步激發有效融資需求,推動宏觀經濟持續恢復?!?/section>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組分析師周茂華表示,盡管LPR利率保持穩定,預計后續央行鼓勵金融機構挖掘LPR改革潛力,鼓勵金融機構主動管理負債,并可能通過結構工具或降準等方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,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,重點基建、制造業、綠色發展、科創企業等重點新興領域。“目前,房地產復蘇節奏偏慢,月度存在波動且區域復蘇不平衡,但房地產整體呈現積極復蘇態勢,樓市信心在逐步回暖?!敝苊A計,后續各地仍延續因城施策、精準調控思路,用好用足包括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節機制在內的穩樓市政策,促進房地產回歸平穩健康發展軌道。